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8:59 点击次数:126
中国民航业在需求持续增长与供给结构性调整中迎来新发展。2024年民航客运量达7.3亿人次,创历史新高,而中国商飞向老挝交付首架C909飞机,标志着国产喷气式客机首次进入东南亚市场,为行业供给端注入新动能。
一、民航需求与经济协同增长
中国民航客运量长期保持稳健增长。公共卫生事件前,2016-2019年客运量复合增速达10%,2019年达6.6亿人次,2024年进一步攀升至7.3亿人次。这一增长与中国经济水平提升密切相关。尽管人均乘机次数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,但随着人均GDP持续增长,航空出行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。
民航业与经济协同效应显著。航空运输网络覆盖的广度和密度,直接反映区域经济活跃度。当前,中国东部沿海及核心城市群仍是航空需求的主要来源,但中西部地区随着基础设施完善和经济水平提升,逐渐成为增量市场的重要支撑。
未来,城镇化推进、消费升级以及国际航线恢复将驱动需求持续增长。预计“十四五”期间,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速有望维持在5%-8%,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作用进一步凸显。
二、供给端结构性调整加速
行业供给面临机队增速放缓与主体结构优化的双重挑战。2019-2023年,中国运输飞机架数复合增速仅为2.8%,显著低于“十三五”期间8.1%的年均增速。飞机引进计划放缓、利用率提升难度加大,导致可用座位公里(ASK)增速受限。这一趋势倒逼航司提升存量资源运营效率,优化航线网络布局。
国产飞机制造商突破国际市场。中国商飞向老挝交付首架C909飞机,采用90座全经济舱布局,并针对当地市场进行定制化设计。这是国产喷气式客机首次进入老挝,也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一步。通过租赁形式交付,C909有望在东南亚市场建立示范效应,为后续拓展奠定基础。
行业主体结构持续优化。截至2023年底,中国运输航空公司共66家,其中国有控股39家,民营及民营控股27家,全货运航空与中外合资企业分别占比19.7%和12.1%。多元化主体结构有助于激发市场竞争活力,但新设航司门槛高、审批严,供给主体短期内难现大幅扩容。未来,存量航司通过兼并重组、机队更新提升效率,或成为供给端调整的主要路径。
中国民航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。需求端依托经济韧性保持增长,供给端则通过技术突破与结构优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,二者协同将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本文源自:金融界
作者:观察君/阅读下一篇/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